关闭
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

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

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

赵鹏林:长期运营地铁的费用可能是建设费用的两到六倍

深圳市政府原秘书长、轨道办主任 赵鹏林

“大家都知道建地铁非常费钱,但是可能大家忽略了一个问题,就是运营地铁更费钱。长期运营的费用,可能是建设费用的两到六倍。”深圳市政府原秘书长、轨道办主任赵鹏林表示。

赵鹏林指出,如何筹集建设轨道的资金和保持长期可持续的运营?投资的企业还是应该要有盈利。要使盈利能够持续,如果不在体制、机制和法制上来解决,2000多公里会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。

以下是赵鹏林发言实录:

赵鹏林:谢谢主持人,今天听了很多专家讲“京津冀一体化”,信息量很大,我感兴趣的可能是大家说的交通问题。提出一个轨道上的“京津冀”,我一方面很振奋,一方面也挺担心,这事挺大,好几千公里,钱也是海了去了,怎么样把它做好?我讲一下我们深圳的情况。看能不能对我们“京津冀一体化”有点帮助,大家姑且听之。

深圳搞轨道交通搞了有15年了,在这个过程中,始终坚持一个市场导向,我们提出来有三句话,叫做“建地铁就是建城市、建地铁就是搞改革、建地铁就是做产业”。为什么非要加“就是”,就是因为有人说它不是,所以我们要跟它吵架,说就是。今天在座的都不是我的同行,虽然我也是搞规划,搞土地出身的,但是后来转行搞轨道。所以今天我没有同盟军,都是一些不认识的人,必须承认轨道交通有它的特点,它确实是一个专业,它的建设、运营也有它的规律。同时,城市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。

那么,我们要把轨道和城市放在一起,我们是玩跨界,我们要学很多我们以前不掌握的一些知识。再加上我们现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,往往以前的知识不一定能支撑现在这么大的建设和未来长期的运营。给大家报告一下,我们运营有十年,经过十年,到去年为止,178公里的铁路运11亿人次,我们收入可以简单的覆盖我们的全部成本,我说的简单覆盖,不包括银行的还本付息,不包括折旧。深圳地铁是目前国内地铁最讲究成本核算的,因为没有办法,有港铁,我们必须跟它在每个指标上竞争。

杨中旭:港铁是全球唯一盈利的地铁线。

赵鹏林:我们有信心超过它,我们现在不是超过香港的问题,超过香港在深圳的公司,港铁深圳公司,我们做的指标非常的细。正因为有了这种竞争,才使我们对成本看的很清楚。我始终坚信,一个企业如果长期依靠补贴而生存,这个企业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。上午有嘉宾说到这个问题,我不再多说了,这是一个经济学的问题。

我们在建设地铁的过程中,充分的注意了轨道交通在建设过程中市民的需求。我们也考虑了轨道交通未来是不是能可持续的发展。大家都知道,建地铁非常费钱,但是可能大家忽略了一个问题,就是它运营地铁更费钱。具体有多少呢?我们国内在境内,除了香港,可能有过统计数据,因为我们只有十年的运营期,我们是全成本的运作,虽然很多公司有过统计数据,但是相信他们的数据没有我们多。长期运营的费用,可能是建设费用的两到六倍。因此2000公里的铁路,将来用什么办法运营,真是一个很尖锐的问题。因此,为了配合我们的建设规模和未来我们的可持续发展,我们在一系列的在规划建设,在运营上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。我们注意地下空间的利用,我们非票收一项占我们总收入的15%,而且这速度还在涨,香港是30%,因此这个空间是很大的,如果这部分能做到刚才讲到运营成本,非常大和降低我们建设过程中的建设费用,直接费用,都是有好处的。在这里我们改革主要的方向就是对土地,对产权的一些限制体系下的突破。

关于建地铁,就是做产业,深圳市承担了国家一系列的轨道交通的标准的制定和国产化,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车就是在深圳首先推广。大家可能很简单的把它想到一个制造业,其实不是,一个产品能不能上线运行,经过实践,真正客运的考验,是非常复杂的事情,要冒很大的风险,这个方面不多说了。深圳在这个方面,推动了一系列的创新,我们深圳只是个城市定位,就是“国际化、现代化、创新城市”,这是我们城市的定位。所以,我们在各行各业,对创新是深入人心的,今天上午很多专家说我们深圳产业升级转型,创新引领,给予很高的评价,还真是做了不少贡献,得到大家的认可,我非常欣慰。

所以,从深圳的经验上来看,所谓的TOD,如果能为“京津冀一体化”做一点贡献,如果有这个我也很高兴。我觉得可能在这里头,从空间结构上来讲,大家可能真的不要以为我们这个交通就是包治百病,可以把“京津冀一体化”问题解决了,不是的。还是一个从属地位,还是一个产业分布,为空间布局服务的。我们回龙观那个地方,交通能力解决不了,我觉得是空间布局的问题,我们不能说依靠,我经常说我的味道交通部解决,十万人突然散场,音乐会完了,我解决不了。一趟车一千多人,多少趟车才能把你送走。你进都进不去了,满载率还不到20%,这就是轨道交通的弱点。

我可能更觉得,如果把“京津冀一体化”,把轨道上的“京津冀”这件事情做好,可能更重要的我自己的感觉,可能还是要从改革角度入手,要从市场化入手解决这个问题。我觉得在我们的设计,杨先生讲的设计,我们的手段,我觉得目前各个设计咨询单位都不成问题。但我们为什么做不成,可能还是在机制、体制上出了问题。所以,我们可能还真的是不是着急急急忙忙去建设,而是先把顶层设计这一部分做好。

如何筹集建设的资金和长期的可持续的运营,可能投资的企业还是要有盈利,怎么样使这个盈利能持续?不在体制机制,不在法制上面解决,这么大的2000多公里是一件很振奋,也很可怕的事情。所以我也想用深圳走过的路,是不是能为北京的“京津冀一体化”提供一点借鉴,谢谢!

本站申明:网友阅读本站内容,视为认同本站协议,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
标签:地铁费用建设费用

发表评论

最新评论